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工作动态 | 机构设置 | 安全常识 | 普法园地 | 处务公开 | 学术园地 | 武装工作 | 服务指南 
      
 
学术园地
真坏花粉管
 保卫研究 
 文昌走廊 
 
当前位置: 首 页>>学术园地>>正文
 
努力践行孝德文化 营造和谐稳定校园
2017-10-19 11:43 尹贺  审核人:

孝的最基本涵义是对父母的赡养,《尔雅》:“善事父母曰孝。”“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孝经》云:“大孝,德之本也,教之所因生也。”伴随着孝德文化建设的推进,“德政千秋、孝行天下”的传统美德日益深入人心,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的社会风尚逐步建立,为高校和谐稳定为主要内涵的平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核心是“孝”,“孝”是儒学的灵魂。“孝”文化作为“仁”的起点和根本思想,不仅传承了中华文明的传统,更深入到“仁”学的理论体系中,从自然血缘的概念提升到了社会道德的高度,形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从《尚书》到《论语》,从《礼记》到《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再到《孝经》,这些儒家经典描述了“孝”文化的发展脉络,阐述和弘扬了儒家思想中的“孝廉、无违、养亲、敬亲、谏亲”等内涵。时代车轮翻滚至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高等学校综合治理和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复杂严重的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积极应用新科技新理念,又要传承中华传统儒家学说中的孝德文化,以孝德文化教育影响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自觉主动地用孝德文化中的“无违、养亲、敬亲、谏亲”内涵规范激励自我,励志践行,为营造和谐稳定校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以“孝廉”为标准,考察选拔领导干部

孝从家庭伦理扩展为政治伦理。《吕氏春秋·孝行览》云:“务本莫过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洁,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耘疾,守战国,不败北。”把治国之本归于崇“孝”,一个国家的强盛在于有明君和勤勉忠诚的官吏,埋首耕耘的百姓,英勇善战的军队,这四个方面都可以视为从“孝”行中引申出来的。因此,中国历史上有一些流行甚广的观念,如“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慈则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把政治伦理的“忠”与家庭伦理的“孝”完全沟通,把“孝亲”与“忠君”完全等同,甚至制度化为选拔管理的标准。这样,“孝”与“忠”联姻,使孝的伦理地位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更突出、更重要。《礼记》曾经描述过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切道德范畴,追本溯源起来,源头都在一个“孝”字。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古代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如汉代的“举孝廉”制度,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始于董仲舒贤良对策时的奏请,由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荐举孝、廉各一人。后合称为“孝廉”。如果乡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长官是有责任向上推荐的,而且还可以直接任用。如果有人不想做官了,亲养父母是最好的托词。譬如汉代的李密不愿为官,写《陈情表》上书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说自己是老祖母抚养长大的,现在老祖母老了,需要自己在身边孝顺、赡养。 “孝”在古代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只有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才能忠于国君。修身,才会齐家,也才有国治天下平。孝顺父母,一在“孝”,二在“顺”,满足了老人生活所需,更应在精神上给于关照,常回家看看。顺字体现在“多听老人言”,然而孝顺不可“愚孝”,“乐其心不违其志”应该在合法合理的范畴下,修身而能齐家,国治,天下平。在高校任用领导干部上,应该按照古代举孝廉的标准,除“能勤绩学”外,更重要的看其“德”“廉”,考察“德” “廉”重在看是否真正孝顺父母,办事廉正。只有如此选拔出的领导干部,才能经得起血与火、生与死的磨炼和考验;只有如此的干部队伍,才能确保红色的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

二、以“无违”为准则,坚决践行领导的决策意图

“无违”是儒家孝德文化的基本标准。古代对于“孝”的标准之一就是“无违”,也就是说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论语》这本书中说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思就是说,判断一人“孝”或“不孝”,就看他的父母在世的时候,此人的志向如何;其父母辞世之后,此人的行为如何,如果其父母去世三年之后,此人仍然不改其志向与行为,那么就可以说他是个孝子。儒家以礼义立教,故礼义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当然也是父母的意愿。对“无违”归纳为一句话,就是不违背儒家思想中真正意义上根植于人的内心之处的父母的善心与善行。以理推演,学校领导实际就相当于师生之父母。全校所有师生员工在每日每时的生活实践中既要在家对父母做到“无违”,又要在学校切实做到“无违”,也就是说不违背父母和领导的意愿,严格按照父母和领导的战略决策意图而展开争先恐后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安全保卫管理活动,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会改变其志向和行为,真正成为坚决执行父母和领导决策意图的践行者。

三、以“养亲”为要求,妥善解决老领导老教师的实际问题

孝之最,莫大于亲。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孝”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即“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所以,“养亲”是儒家孝德文化的基本要求。儒家特别强调,要在物质生活上照顾好父母,让他们吃得好、穿得好、过得好,在物质享受方面,年长者应具有优先权利;当父母年迈体衰时,子女应当自觉自愿地承担起照顾和赡养父母的义务;当父母去世后,要为父母选葬在藏风聚气的龙真穴的,而且要保护好父母的坟茔,每年清明、寒食节和春节要毕恭毕敬的专程祭祀。这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在哲学上将“孝”文化体系化、思辨化的人物--曾子说:“父母在,应不择官而仕”。《韩诗外传》第七卷中写道:“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若夫信其志、约其亲者,非孝也。”意思就是说,官位虽低,俸禄虽薄,但能奉养双亲,人生价值已得到实现;如果一定要等到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之时才想起奉养双亲,那是一种不孝行为。我国《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都从法律上对赡养老人提出了要求,这即符合儒家“孝”文化的基本内容,也符合人的个性和人类群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飞黄腾达,还是穷困潦倒,不但要真诚实意地赡养年迈体弱的父母,而且要象对待自己父母一样的情怀认真服务好老领导老教师,使他们象自己的父母一样感受到党和共产党人的温暖,满怀激情的共享当今时代的文明成果,按照国家政策活养死葬,抚恤其家属子女,真正体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度公民的权利和福祉。使我们在创造幸福的同时享受着幸福,在享受幸福的同时又传递着幸福。

四、以“敬亲”为标尺,涵养文明礼貌新风

“敬亲”是儒家孝德文化的基本构成。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在于人类有道德观念。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道:“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也就是说,供养双亲仅仅是人伦之孝的初始要求,只有建立在忠心敬爱血缘情感之上的养亲,才是真正合乎孝道的,否则与禽兽生理本能并无性质之别。在当前社会现实中,有不少人在处理人的关系问题上奉行功利原则,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相互猜疑,相互疏远,即使对自己的父母,亲情淡漠,缺乏发自内心的关爱、尊敬和理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普遍提高,对老年人老领导老教师的赡养服务水平也在提高,需要的已经不是一般物质生活的满足与享受,而是心理、感情方面的需要,希望我们给予更多的关心、体贴和温暖,这也就是常说的“精神赡养”,这种精神赡养包括了与老人的和睦相处、对老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情上的慰藉等。为此,要引导全校师生大力弘扬“孝德”文化精神,用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孝顺思想,以文明礼貌和热情耐心的态度来对待学校的领导教师乃至员工和学生,使学校到处充满着尊师敬人热情洋溢的大家庭温暖。使孝德文化如春风化雨,使党风、校风、教风、学风出现新的气象,孝老爱亲、崇德向善为学校发展凝聚起了新的合力。

五、以“谏亲”为用神,养成民主自由的和谐氛围

“谏亲”是儒家孝德文化的基本准则。儒家“孝”文化中,除了强调要给予长者物质和精神生活外,也强调当长者有错时,为人子女更要劝谏。《孝经》第十五卷中写道:“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由此得知,有谏诤之臣在侧,即使逢遇乱世,天子能保天下,诸侯能保国,由此推衍,父母有讽谏、劝谏的子女,可以协助双亲避免蒙受不仁不义的恶名。因此,父母若有过失,子女向其讽谏或者劝谏,不但不违反孝道,而且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基于此,曾子提炼出了以议辅亲、以正致谏、微谏不倦的谏亲原则。在如今的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作为属下臣子要敢于发扬儒家孝德文化的“谏亲”精神,在家及时向父母提出合情合理的谏言,在学校要适时向领导和同志提出真情实意的劝谏,逐渐养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既有民主,又有自由,生动活泼的良好“谏亲”氛围,为家庭的幸福美满和高校的繁荣兴旺发挥出正能量的推动促进作用。

在古人的伦理观念中,孝是一个人高尚品质的根本内容,是安身立命于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道德。孝的观念对于一个人而言,由外是一种约束,由内是一种自觉。然而,时代的发展并没有让传统的“孝”德文化在社会和高校发扬光大。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猖獗、人情淡薄的当今社会,传统孝德文化在社会和高校的回归,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龙腾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只有人人亲其亲,长其长,才能有力促进家庭美德建设与高校和谐稳定工作。我们要树立抓孝德文化建设,就是抓人心,就是抓高校事业发展,就是抓两大文明建设。我们的经济社会建设不仅要依靠人,而且最终是为了人。只有通过抓人心,抓人的道德建设来促高教事业全面发展和平安建设,比就高教事业和平安建设而抓高教事业和平安建设的效果要更好更妙。

关闭窗口
南阳理工学院保卫处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80号
   邮编:473004